日期 Date :2025-08-06
发布者 :本站
浏览次数:124次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部分海域出现了浒苔聚集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当地居民反映,在烟台市莱山区、芝罘区等地的海滩上,绿色的浒苔随海浪涌上岸边,形成了一条条"绿毯",部分区域浒苔堆积厚度甚至达到10厘米。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海滨景观,也对当地渔业生产和滨海旅游造成了一定影响。
根据海洋专家分析,此次烟台海域浒苔爆发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近期烟台海域水温较常年偏高,为浒苔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二是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超标;三是海流和风向变化将部分浒苔从外海带入近岸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烟台首次出现浒苔现象,但今年的规模较往年有所扩大。
烟台黄渤海新区金沙滩景区海岸线被数米宽的浒苔所覆盖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浒苔灾害需重视
浒苔,一种隶属于绿藻门的大型海藻,本身无毒且可供食用。然而,当其大量繁殖时,那鲜明的鲜绿色或淡绿色藻体就会形成一片片绿色屏障,阻挡阳光,减少其他水生植物对溶解氧的吸收,从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获得竞争优势。
浒苔大规模出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多重影响。从生态角度看,适量浒苔可吸收海水营养盐、净化水质,但过量繁殖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局部海域低氧区,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从经济角度看,其堆积影响渔船作业,增加渔民生产成本,降低海滩景观质量,影响游客体验,据初步统计,此次灾害已造成当地直接经济损失约 500 万元。
烟台浒苔爆发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从全国范围看,浒苔问题并非烟台独有,近年来青岛、大连等北方沿海城市也曾遭遇类似情况,这凸显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需区域协作、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目前山东省已建立沿海城市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共享监测数据,协调应对措施,国家也在推进 “碧海行动计划”,加大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
浒苔绿潮
从长远来看,预防浒苔爆发需建立长效机制。学者建议,一方面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建立浒苔生长动态预报系统;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减少陆源污染输入,同时探索浒苔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加工成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实现变废为宝。
绿藻监测新形式
随着各涉海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用海企业等主体对沿海生态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岸滩环境下浒苔绿潮监测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更多样化、更智能化的新型监测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以期更精准、高效地应对浒苔灾害,满足不断增长的监测需求。
卫星遥感
面对大规模侵袭的浒苔,通常依靠卫星遥感、直升机、海上巡航、近岸监控、浒苔追踪器等多手段进行大范围的监测。其中,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极大地加大监测预报和信息综合研判。由于绿潮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其在海洋表层大规模聚集情况可通过卫星水色遥感等方式进行识别。
2025年6月26日哨兵2号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卫星B星所拍摄到的黄海海域绿潮分布情况
2025年6月26日哨兵2号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卫星B星影像数据反演黄海海域叶绿素分布情况
2023年6月哨兵2号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卫星B星曾拍摄到的黄海海域绿潮分布情况
正是借助“天眼”一览无余的优异能力,绿潮在繁殖到一定规模之前便可以被卫星遥感及时发现,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开展下一步的防治工作。
海启星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
除了依靠卫星遥测监测海域绿潮分布情况,在岸基还可以借助海启星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实现对绿藻要素的岸基监测。该装备可实现海岸带环境下各要素特征的大面积实时动态监测,且拥有采样率高、识别要素广、精度高等特点,通过空间多点位同步观测,进行系统性的误差分析与数据校验,要素精度识别可达到95%以上,能够满足对当前监测海域内浒苔绿潮覆盖面积的识别,帮助相关部门准确掌握浒苔绿潮变化情况,更早的开展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浒苔登滩上岸对沿海群众生活的影响。
海启星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
海启星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使用场景
浒苔绿潮识别效果展示
海启星智能海洋视像监测仪所拥有的强大识别计算能力,再配合卫星遥感组成海洋生态灾害监测网,能帮助监测人员准确掌握浒苔绿潮变化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海上打捞和岸滩清理处置,有效提高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的能力,筑起生态灾害第一“防线”。